昨日上午,西安市長安區東韋村,張季鸞先生的墓碑被拆下後運往榆林威剛記憶體 華商報記者 張喆 攝
  人物簡介:張季鸞先生是我國近代新聞事業的奠基者,著名的報刊政論家和愛國人士,同於右任、李儀祉一起被譽為“陝西三傑”。1888年出生於山東,祖籍榆林。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參與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等重要文稿。他從事了近30年辦報事業,1926年起主持《大公報》筆政長達15年,曾被譽為“報界宗師”新竹房屋。1941年病逝於重慶,1942年葬於現今長安區杜曲街道辦東韋村。
  昨日上午11時許,經近3小時挖掘,曾擔任孫中山先生秘書、負責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主持《大公報》筆政十餘年、在我國現代新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及影響的報壇大家張季鸞先生的骨骸,從其位於長安區杜曲街道辦東韋村的墓冢里新竹售屋取出,今日將在榆林東沙生態公園安葬併進行公祭。
  墓園與磚化療副作用廠豬舍為鄰
  據悉,經張季鸞好房網先生家屬申請,省委統戰部批覆同意,榆林市、榆陽區兩級政府同意,榆陽區政協相關人員到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辦東韋村遷回張季鸞先生陵墓。“原計劃在今年清明節前後就搬到榆林,但因故耽擱了。”榆林市政協的一名負責人說。
  昨日清晨6時許,經一路打聽,華商報記者輾轉找到了張季鸞位於杜曲街道辦東韋村的墓園。墓園前方是一座青磚砌成的碑亭,最上面鑲嵌有石刻“報界宗師”橫額,墓碑前方設有巨型香案,墓碑後面就是張季鸞墓冢,高約3米,占地約20多平方米,墓冢的基座用水泥砌護。從遠處看,墓冢淹沒在一片荒草中。墓園東側是家磚廠,西側是一片廢棄的豬圈,南面的土崖下偶爾傳來豬的哼叫聲。附近一位村民說,這裡曾是一個大規模的養豬場,“現在不多了,但一到晴天味道還是很大。”
  得知張季鸞墓冢要遷走,市民蔡恆泰等人帶著水果前來祭拜。他隨身攜帶的文字資料中也記載了多年來多家媒體有關張季鸞墓園周邊環境惡化,各界人士希望改善環境或者遷墳的報道。
  孫子專程從上海回來遷墳
  上午8時許,一行十多人開車來到墓園前,在一名男子的主持下向墓冢鞠躬致敬。一位村民指著其中一位身著紫色T恤的男子說:“那是張季鸞的孫子張哲明,這些年經常和家人來這裡祭拜。”
  據張哲明介紹,他在上海一所女校任職,此次是專程回來舉行遷墳儀式的。焚紙燃香後,張哲明在墓碑前再次行跪拜叩首大禮,隨後開來的挖掘機開始工作。
  剛開始,挖掘機準備先將墓碑推倒,不想青磚與石碑主體粘結緊密,墓碑突然從底部裂開,挖掘機立即停止了工作。經簡短商議後,挖掘機先對墓冢上方的泥土開挖,並將泥土填放在墓碑和墓冢之間,“這樣推倒碑亭時墓碑能少受損。”施工人員說。
  不多時,墓碑就“躺”在了堆起的黃土上。工人們用榔頭、鋼釺將碑身、橫額及殘留的碑座取下,放在貨車上。張哲明默默看著,許久後說:“石碑和橫額都是多年前我們自己出資修建的。”
  宋美齡曾來參加下葬儀式
  之後,挖掘機開始開挖張季鸞墓冢,尋找墓道。上午10時許,在下挖了約兩米後,墓葬露出部分磚砌結構,工人們小心清理了散亂的青磚,挖掘機繼續開挖,墓道入口顯現,上方有一塊“一代論宗”的石刻橫額。2名工人拿著手電筒鑽進墓室,10時30分,一塊朽蝕嚴重的紅褐色棺蓋木被抬出。不少村民一直饒有興趣地圍觀著,“聽說當年蔣介石、宋美齡都來參加下葬儀式。”一位村民說。
  不一會,圍觀人群發出一陣驚呼“金的!”只見工人清理出的一塊方形木料上有殘缺的金色龍興圖案。之後,工人又清理出一些朽蝕嚴重的棺木和絲綢布料。在清理出來的一塊大約30釐米×40釐米的石刻墓誌銘後,張哲明用手摩挲著,在上面看到了他父親的名字“士基”。
  上午11時清理完墓室後,工人們將張季鸞的骨骸用紅布包裹好,和一塊棺蓋木一起放到車上。據清理墓室的工人介紹,張季鸞墓室高約1.8米,墓室內有兩道門,分為三個隔間,總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中間為主墓室,存放著張季鸞的棺材,兩旁側室內未有發現,“這個墓葬很早以前已經被盜過了。”工人說。
  張季鸞陵墓將成榆林文化名片
  遷墳活動結束後,一些從墓室里拿出來的棺木和其他物品又被填埋進墓室,包括部分描金棺木。對此,有村民說:“張季鸞墓原來是長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拆遷時竟然沒有文物部門的人來,遷墳時甚至沒採取專業的保護措施。”
  張哲明在墓前燃放鞭炮後啟程,此時墓園上空飄起了雨。
  榆林市有關部門昨日也參與了這場遷墳活動,一位負責人表示:“落葉歸根,回歸故里,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也是張季鸞先生終生的故鄉情結所在(先生曾用‘榆人’作為自己的筆名)。張季鸞先生陵墓的回遷,必將對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設起到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成為榆林最響亮的一張文化名片。”
  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從榆林市榆陽區委宣傳部獲悉,張季鸞靈柩已運抵榆林,並將在今日上午9時許下葬在榆林市東沙生態公園內。屆時,榆林市、榆陽區部分領導及張季鸞家屬等將出席下葬儀式。
  昨日下午4時,華商報記者在榆林東沙生態公園東南角看到,墓地主體工程已修建完成,青石板將墓地包圍,一條100多米長、2米多寬的土路將公路與墓地連接起來。
  華商報記者景冀郝錦龍
  (原標題:張季鸞陵墓回遷榆林故里(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ghohiizl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